【人物与科研】厦门大学叶龙武教授课题组:基于烯炔醚和异噁唑的不对称6π电环化反应
导语
6π电环化反应是构建5-7元环状化合物很重要的一类反应,由于其高立体选择性、高原子经济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很大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中。但是,对于催化不对称的6π电环化反应却鲜有文献报道,特别是通过不对称6π电环化反应构建手性七元环化合物仍未能实现(图1)。近日,厦门大学叶龙武教授课题组从简单易得的异噁唑和烯炔醚出发,成功实现了锌催化的历经6π电环化的不对称[4+3]环加成反应,构建了一系列手性的含氮七元杂环分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1912534)。
图1. 不对称6π电环化反应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叶龙武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目前致力于“基于炔烃转化的选择性控制与多样性合成”。主要研究通过导向基策略和环张力策略,发展了系列均相催化的反马氏或形式上的反马氏加成反应,实现了炔烃反应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控制,为系列功能杂环分子(具有药物核心骨架)的多样性合成提供了全新的合成方法,并成功将之应用于几十种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的高效简洁合成。通过几年探索,课题组获得了以下的特色研究成果:1)利用导向基策略实现选择性控制,发展了系列基于炔酰胺等杂原子取代炔烃氧化、胺化、环异构化等反应引发的新型串联反应,为系列功能杂环的多样性合成提供了全新的途径;2)利用环张力策略实现选择性控制,发展了系列基于高炔丙胺环异构化引发的新型串联反应,实现了系列具有光学活性的五员杂环化合物的多样性合成。课题组成立以来(2012年至今)已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其中包括Nat. Commun.(2篇)、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6篇)、Chem. Sci.(3篇)、ACS Catal.(4篇)等。通讯作者论文被引用2000余次(h-index: 39),其中6篇为ESI高被引论文,2篇研究论文单篇被引>150次;多次被Organic Chemistry Portal网站(7篇次)、Synfacts(3篇次)、JACS Homepage、SYNPACTS、Chin. J. Org. Chem.等作为亮点报道,部分文章被选为front cover(5篇次)、frontispiece 和hot paper。
叶龙武教授简介
叶龙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课题组长。1999年至2003年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导师:麻生明院士),2003年至2008年博士就读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导师:唐勇院士)。2008年至2011年先后分别在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受厦门大学嘉庚化学平台的资助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获得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6)、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16)、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2017)、厦门大学“田昭武学科交叉奖”一等奖(2019)等。连续2年(2017和2018年度)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
前沿科研成果
基于烯炔醚和异噁唑的不对称6π电环化反应
2015年,叶龙武课题组首次报道了异噁唑与炔烃反应,并先后实现了相关的形式上[3+2]和[5+2]环加成反应 (Chem. Sci. 2015, 6, 1265;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605)。该工作发表后,受到国内外10多个课题组的广泛关注,并发展了几十类有关异噁唑与炔烃的高效成环反应。特别是,异噁唑被认为是炔烃氮氧双功能化的一类普遍试剂,可应用于各种氮杂环的高效构筑。但是,这些反应主要局限于贵金属(Au和Pt)催化,且尚未有异噁唑与炔烃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报道。作者利用反应活性较高的烯炔醚为底物,成功实现了廉价金属锌催化的历经6π电环化的不对称[4+3]环加成反应,构建了一系列手性的2H-Azepine分子。
基于课题组之前工作基础上,作者首先尝试了一系列廉价的Lewis酸催化剂和Brønsted酸催化剂,发现只有锌催化剂能够催化该类反应,经过进一步条件优化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几种典型的金催化剂也能催化该反应,但产率较低。接下来对烯炔醚和异噁唑的外消旋反应进行了底物普适性研究,通过底物普适性研究发现,该类[4+3]环加成反应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容忍性较好,当异噁唑上R2取代基为烷基时,以中等到优秀的产率和高非对映选择性得到一系列七元环的2H-Azepine产物(图2)。
图2. 底物普适性研究:2H-Azepine的合成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当异噁唑上R2取代基为芳基时,可以选择性得到另一种七元含氮杂环:4H-Azepine。该反应同样表现出较好的底物普适性(图3)。
图3. 底物普适性研究:4H-Azepine的合成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在完成外消旋产物的合成之后,作者通过加入手性配体实现了该类6π电环化的不对称合成。经条件优化研究确定了位阻较大的手性双噁唑啉为最优配体。随后,作者对该不对称6π电环化反应进行了底物普适性研究,发现该反应同样表现出较好的底物普适性,能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得到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2H-Azepine分子(图4)。
图4. 底物普适性研究:手性2H-Azepine分子的合成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进一步证明该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作者对该手性的2H-Azepine分子进行了一系列产物衍生化,包括氧化、还原、卤化、水解反应等(图5)。值得一提的是,该手性2H-Azepine分子经进一步转化后,产物的对映选择性基本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
图5. 产物衍生化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在之前课题组工作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提出了该反应的机理(图6)。首先,锌催化剂活化烯炔醚的三键,随后接受异噁唑上氮原子的进攻得到烯基锌中间体B。随后异噁唑开环得到烯基稳定的正离子中间体C1或C2,计算表明双键为Z构型的中间体C1较双键为E构型的中间体C2在热力学上是更稳定的。中间体C1历经立体专一的6π电环化得到反式七元环中间体D1,经历过渡态TS-D1,活化能为12.1 kcal/mol。计算表明反式七元环中间体D1热力学上较顺式是更有利的。最后发生质子消除、去金属化得到最终2H-azepine化合物3a,值得注意的是,形成4H-azepine化合物4aa在热力学上的不利的。同时,作者对中间体C1提出了其他可能的环化路径,例如经历过渡态TS-D2的4π电环化、经历过渡态TS-D3的氧杂6π电环化和经历过渡态TS-D4的氧杂8π电环化,相应跨越的能垒分别为15.5, 11.6 和 29.7 kcal/mol,可以发现4π电环化和氧杂8π电环化的能垒高于6π电环化的能垒(12.1 kcal/mol),这两种途径在动力学上是不利的。尽管氧杂6π电环化的能垒略低于6π电环化的能垒,但其经历过渡态TS-D3是高度可逆的过程,因此中间体C1会历经正常的6π电环化得到2H-azepine化合物,这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图6. 反应机理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综上所述,作者利用炔醚这一类相对活化的炔烃,实现了廉价金属锌催化的历经6π电环化的不对称[4+3]环加成反应,构建了一系列手性的含氮七元杂环分子,首次实现了异噁唑与炔烃的不对称催化,并首次实现了基于炔醚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同时该反应是首例报道的不对称6π电环化反应应用于七元环合成。作者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很好地诠释了该类反应的机理,特别是明晰了反应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控制的根源。
该研究工作主要由叶龙武教授课题组2017级博士生朱欣祺完成,并得到课题组其他研究生和本科生协助。理论计算部分由南京农业大学邓超副教授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1622204和21772161)、厦门大学校长基金(20720180036)、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310024)、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Angew:厦门大学叶龙武和吕鑫团队在基于炔酰胺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厦门大学叶龙武教授课题组:基于炔酰胺的[1,3]-重排串联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中环内酰胺●ACS Catal.:厦门大学叶龙武教授课题组与吕鑫教授课题组合作实现金催化端二炔氧化环化生成内环乙烯基卡宾配合物